拉動式生產是一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生產方式,通過下游工序向上游工序提出生產需求,從而實現(xiàn)生產。與傳統(tǒng)的推動式生產不同,拉動式生產是根據(jù)實際的客戶需求或市場需求來安排生產,而不是基于預測或計劃。

拉動式生產的三個關鍵控制點?
1、看板管理:
看板是拉動式生產的核心工具,用于傳遞生產和物料信息,精準控制生產數(shù)量與時間。以后工序需求拉動前工序生產,避免過量生產和庫存積壓。
案例說明:
例如在豐田汽車的生產體系中,總裝車間的工人在需要零部件時,會將取貨看板傳遞到零部件加工車間。加工車間看到看板后,才開始生產相應數(shù)量的零部件,并附上生產看板。當這批零部件生產完成后,工人便會將生產看板取下,把零部件送到總裝車間。整個過程中,看板就像生產的 “指揮棒”,讓各工序緊密配合,既保證了生產所需,又不會產生過多庫存。
2、生產周期同步化
確保各工序生產周期一致,消除工序間的時間差,使生產流程連續(xù)順暢,避免在制品積壓與等待。
案例說明:
以手機制造為例,從主板貼片、零部件組裝到整機測試,每個工序的生產時間都經(jīng)過精確計算和調整。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提升主板貼片效率,優(yōu)化組裝流程減少操作時間,對測試人員進行專業(yè)培訓提高測試速度,使各工序的生產周期基本相同。這樣一來,手機生產能實現(xiàn)高效的流水作業(yè),在制品不會在某個工序大量堆積,大大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。
3、小批量生產:
采用小批量生產,降低生產批量,增加生產批次,從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,減少庫存風險。
案例說明:
例如小米公司在推出新手機時,前期不會進行大規(guī)模生產,而是根據(jù)市場預定和銷售數(shù)據(jù),以小批量的方式進行生產。如果市場反饋良好,就增加生產批次;如果市場需求不如預期,也不會造成大量庫存積壓。這種方式讓小米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,根據(jù)消費者的需求及時調整產品配置和生產計劃,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