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.
說句老實話,在一個公司里面,都是出來打工的,誰比誰高多少呢?
02 .
我最近在公司推行績效考核,有些部門經(jīng)理不爽了,因為他們一算,自己的獎金要變少,還要被公司考核,于是背后說壞話的也有,開會大吵大鬧的也有,不聞不問的也有,種種姿態(tài),不一而足。有同事問我:“不至于那么嚴重吧,不就是搞績效考核嗎?一個制度而已。”制度本身倒不復雜,但是損害了某些人的個人利益,于是這個事情就變得復雜了。這些經(jīng)理不會說自己的獎金變少了,而會說本部門的獎金變少了,本部門的風險變大了,或者挑起部門員工對制度的敵意,來對我施加壓力。
其實在一個企業(yè),團隊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一致的,公司好了大家好,公司垮了,個人也拿不到薪水。中國的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其實很不職業(yè),就是沒有團隊精神,把個人或者部門凌駕于整個組織之上。開會講話都是“我們市場部”、“他們技術部”、“他們物流部”,聽起來不像是一個公司的。
缺乏團隊精神,企業(yè)內(nèi)耗就多了,在我們公司,有40%的工作時間是去解決內(nèi)耗的。這不是一個管理制度或者管理手段的問題,而是一個文化的問題。
03 .
我們跟老外打交道,有問題他們會當面指出,不管多難堪,也不妨礙他吃飯時跟你談笑風生。所以老外開會,會上可能有10種聲音,但會后只有1種聲音;我們開會,會上沒人說話,但會后可能有10種聲音。我們老板開會結束時會問:“大家還有什么意見?”全體沉默。一出會議室,跑到自己辦公室門一關就開起小會了!
04 .
我上任后訂了一個考勤制度,規(guī)定遲到一次扣10元,第二次40元,累積3次計曠工一天。結果制度出來后,我一看有的員工遲到3次了,想著曠工罰款太重,心一軟,就對員工說:“到了第三次遲到就補請一個事假吧,事假總比曠工好,下次不要遲到了!”
05 .
企業(yè)內(nèi)耗多,有個原因是說實話的成本太高。大家喜歡猜來猜去,相互不信任。比如我對一個經(jīng)理說“你處理這件事情有問題”,他可能聯(lián)想到我不喜歡他這個人,有意針對他。然后他會思考我為什么不喜歡他,是不是上次請客沒有叫我?最后一定找一個理由,于是誤解就造成了。
06 .
我在公司的績效考核制度中規(guī)定,每個部門每年必須有5%的員工被評為不合格,經(jīng)理們不愿執(zhí)行,他們說:“如果我的部門員工都合格,你一定要弄出個5%,怎么辦?我只好安排員工輪流坐莊了。”他們說得理直氣壯,因為覺得自己是君子,對得起身邊的兄弟。我的回答是:“GE公司的淘汰率是20%,你認為我們公司員工都比GE的員工優(yōu)秀?”如果一個經(jīng)理在符合組織利益的前提下做“君子”,與員工講情義,絕對是好事,但如果違背組織利益去對員工做人情,那么這個“君子”不僅毫無價值,簡直形同犯罪。
07 .
08 .
我們公司有個部門經(jīng)理,在公司創(chuàng)立初期做了很大貢獻,公司也一直想培養(yǎng)他。但他的心眼特小,毫無包容精神,他幾乎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任何事情。比如,他認定他的上級(總監(jiān))不如他,但年終獎比他高,令他無法容忍,所以他常跑到老板那里去說上級的壞話,尋找一切機會攻擊他的上級。組織行為學里面有句話說“**股決定大腦”,就是本位主義,他的大腦就完全被他的屁股(個人立場)控制了。
09 .